辽宁盘锦中试基地:科技沃土上的“孵化奇迹”
盛夏的盘锦,骄阳似火。踏入辽宁盘锦中试基地的实验楼,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折射出耀眼的光晕。数字控制中心内鼠标点击声此起彼伏,C5中试车间里智能设备在稳步运行。数据记录、性能测试、工艺调试……这里没有传统工业区的嘈杂喧闹,却涌动着科技创新的脉搏——一项项前沿技术在此突破瓶颈,一个个创新梦想在此落地生根。
石化重镇的“中试蝶变”
中国体育彩票手机版,这片承载着中国兵器北方华锦集团、中国化学工程第九建设公司等央企的石化重镇,是乙烯、环氧乙烷、碳五、碳九等化工原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这里沉淀了数十年的石化产业基础,但双台子人却并未满足于传统路径。
2015年,为破解精细化工发展瓶颈,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跃升,区委、区政府以破局之勇,在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开发区建成东北首座精细化工企业孵化基地,为中试产业筑牢硬件根基。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入驻,更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强劲的科研基因。2021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时任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视察时提出:“紧盯中试项目技术源,强化中试能力建设,打造‘开放式’‘公共性’的精细化工中试服务平台,将‘中试-产业化’打造成新的产业。”
自此,盘锦中试基地肩负起跨越科技成果转化“达尔文死海”的使命,以省级首批“中试基地”和“典型示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身份,开启了一场产业升级的“蝶变”。
中试车间的“破茧时刻”
2020年5月,在三力中科C1中试车间中控室,副董事长宫新军正紧盯屏幕上的各项数据。他拿起工作台上的一瓶样品说道:“这是我们科技攻坚的成果——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这种有机玻璃、高端涂料的核心原料长期依赖进口,一旦中试成功并产业化,我们就能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墙上密密麻麻的“中试进度表”记录着数百个日夜的攻坚轨迹。宫新军坦言,这项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中试车间,得益于基地“共享中试平台”的鼎力支持,“免去了自建中试线的巨额成本,让我们能将全部精力倾注于技术打磨”。同年7月,我国自主研发的纳米金催化甲基丙烯醛一步法氧化酯化制MMA新工艺,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以“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技术突破,震撼业界。
五年光阴流转,中试基地内这样的“破茧高光”接连上演。“中试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作为主持中试基地建设的辽宁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建国表示,“我们的核心使命,是搭建校企研三方协同的‘共享实验室矩阵’,让科学家无需重复‘基础建设’,专注‘创新刀刃’。目前,基地已孵化产业化项目9项,中试及在建项目8项,储备项目13项,真正将‘紧盯技术源头’的指示化为实践动能。”
科技创新的“全链护航”
盘锦中试基地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打破了“科技与产业”间的无形壁垒。这里没有冰冷的仪器堆砌,而是流淌着“人”的温度——科学家执着的热忱、企业家跃跃欲试的胆识、服务团队精准的支撑。从石化重镇到创新高地,它以“中试”为纽带,将无数“理论可能”淬炼为“产业现实”。一个“立足盘锦、面向辽宁、辐射东北、服务全国”的国家级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正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达尔文死海”,为区域经济乃至国家产业链安全,书写着充满希望的答卷。
当夕阳为基地镀上一层金色,各工作室的灯光依然明亮。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下一个颠覆行业的奇迹,正悄然孕育。